(资料图)
近日,中国气象局印发《中国气候数据集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加快高质量气候数据集研制工作,夯实我国在预报预测、气候变化监测及影响评估、气候灾害风险管理等业务、科研方面的数据支撑。
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多圈层中国气候数据集是做好天气气候业务、科研和服务的基础,对提升预报预测与防灾减灾等业务能力,做好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保障、更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案》提出,到2025年,将初步建成要素基本完备、质量可靠、标准规范的中国气候数据集,关键产品精度和稳定度达到同期国际水平,对气候业务的数据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基本满足防灾减灾、气候监测预测、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和新能源应用需求。
针对建设高质量的中国气候基础数据资源,《方案》明确,加强中国气候基础数据资源收集汇聚,建设中国站点观测基础数据集。在建设高价值中国气候数据产品体系方面,气象部门将研发关键气候变量均一化数据集、风云卫星气候数据集、天气雷达气候数据集,开展实况分析产品历史回算,研发全球和中国区域大气再分析产品、中国极端气候事件专题数据产品、多场景应用的人工智能基准数据集。针对进一步提高中国气候数据集管理与应用水平,《方案》要求,研发国省互联的中国气候数据库,提高气候数据集应用支撑与服务能力。此外,《方案》还明确持续完善气候数据集建设标准规范,建成中国气候数据集制作标准体系。
中国气象局有关内设机构将组织开展中国气候数据集建设工作,建立集约高效的工作机制、保障有力的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国家级业务科研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负责提出数据集研制业务需求,配合推进建设、应用和反馈。
(作者:黄彬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