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8日召开的“民生出行•安全为本——电动自行车锂电安全调研座谈会”上获悉,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3.5亿辆左右,为避免安全隐患,多项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正在加速推进。其中,《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于2023年底发布,届时将会对锂电池质量的提高做一个很好的技术支撑。
座谈会是7月28日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召开的。来自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标准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中国自行车协会、国家轻型电动车及电池产品质检中心等多位负责人出席座谈会,分析、还原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安全问题真相,共同探讨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办法。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副总编杨眉表示,电动自行车作为新能源产业,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看到电动自行车正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回避它的安全问题。各方力量汇聚在一起,希望共同来探讨新时代下电动车行业锂电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资料图片)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二级巡视员谢立安介绍,我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出口大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并开展了大量工作。针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的解决,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快科技创新,推动行业跃升;二是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三是完善质量管理和标准体系,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据悉,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3.5亿辆左右,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两种类型。不过在新国标的实施、绿色出行等因素推动下,电动自行车锂电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研究机构EVTank 预测,到2025年,锂电电动自行车的渗透率将达56.40%。
随着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快速、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也日渐凸出,尤其是一些事故报道中的燃烧源或爆炸源是锂电池,也让锂电安全成为社会焦点。
标准化工作是破局路径之一。围绕电动自行车发布的相关标准总计有70多项,其中国家标准有18项。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标准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储能电源部部长王晓冬透露,《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于2023年底发布,届时将会对锂电池质量的提高做一个很好的技术支撑。
对于锂电安全问题,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原司长、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理事长严冯敏认为,社会上关于锂电池安全有一些误解,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组装、流通的锂电池及锂电电动自行车,是非常安全的。他进一步提到,标准化是推进治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安全问题的重要抓手,以标准化来带动企业的合规生产经营,“要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要以治理来保障安全,促进规范,以安全规范来促进发展。”
中国自行车协会秘书长郭文玉也认为,落实好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监管的要求,同时做好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的实施准备工作。他认为,电动自行车锂电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私改拆装;二是低质、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包括二手锂电池违法流入电动自行车行业;三是消费者使用不当,包括锂电充电器滥用等。
绿源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倪捷认为,要努力把新消费现象的不利点,逐步地遏制在非常小的范围之内,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来迎接电动两轮车新时代的到来。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冯笑也认为,锂电池到底安不安全,要用事实和技术来回答。“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都在用锂电池,日本、欧洲、中国台湾的电动两轮车90%甚至100%都是用锂电,他们都很安全,所以锂电池是安全的。星恒也实现了20年来0重大安全事故。”
目前电动自行车锂电池产品国标GB/T36972、电摩锂电池产品国标GB/T36672都为推荐标准,不是强制标准,因此存在着标准执行不严的漏洞,同时监管部门在执法时也缺少法律依据来判断电池是否属于合格产品。就此,国家轻型电动车及电池产品质检中心副主任周滢表示,希望能尽快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使用二手电池,同时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引导。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还启动《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安全白皮书》,分别从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分析,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安全发展、锂电池安全探索实践等方面,全面论述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在设计、制造和使用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望对电动自行车行业安全应用锂电池的规范发展起到引导及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