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南京市共有15个基础教育类项目、3个职业教育类项目和1个高等教育类项目(市属高校)参评并100%获奖,成绩喜创新高。


(资料图片)

8月2日上午,南京市新闻发布会召开,南京市教育局、浦口区教育局、相关获奖项目负责同志介绍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南京市获奖情况及推广应用工作并答记者问。

据了解,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具体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领域,是我国设立的最高级别的教学成果奖励。每四年评审一次,奖项分为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特等奖由国务院批准,一、二等奖由教育部批准。

此次评选中,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杨瑞清等申报的《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获基础教育类特等奖(自2014年首届评奖以来全国仅6个,每届2个),南京市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张俊等申报的《成就“活教师”: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引领下幼儿园青年教师成长的创新实践》获基础教育类一等奖。此外,南京市还有13个基础教育类项目,3个职业教育类项目和1个市属高校的高等教育类项目分获二等奖。

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秀亮介绍,此次南京市获奖项目有三个特点:

一是总体水平全国领先。在2014、2018年两届评审中,南京市分别有13个、8个项目获得基础教育类国家奖,获奖总量全省第一。此次评审中,南京市15个基础教育类项目获奖,在全省占比23.1%,保持全省首位度更加凸显,加上职业教育类和高等教育类项目,总成绩位列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二是学段类型全覆盖。本次获奖项目,既涵盖了学前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中职学校和高校等各个学段,又实现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各类型全覆盖,城市学校、乡村学校全覆盖。

三是示范引领性强。本次获奖项目,既有对乡村教育的坚守,也有对课程育人的探索,还有对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全国全省全市范围内均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的《大情怀育人: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验》荣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该项目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实践解决乡村学校育人实际问题,走出了一条乡村教育现代化之路,取得四项成果:构建了“爱满天下”的大情怀育人体系;开辟了“生活即教育”的行知教育实验道路;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与教学范式;搭建了“社会即学校”的协同育人平台。

2019年,中国教育学会受教育部委托,与南京市教育局正式签约共建全国第一家“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培育与推广实验区”。2020年,南京被教育部正式确立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同年,南京市教育局启动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培育工作,切实推进更多教育教学成果自主生长、迈向卓越。

下一步,南京市教育局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此为新起点,以优秀教学成果培育和推广为重点抓手,形成“学成果、用成果、创成果”的新气象,为南京市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新的增长极,为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创造新亮点。

【答记者问】

问:这次杨校长带领团队,获得了基础教育成果奖的特等奖。请问浦口区将如何推广、应用这个成果,实现浦口教育高质量发展?

浦口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吴峰:浦口区将以“四个一”工作推动特等奖成果转化:一、出台一批文件,打好政策“组合拳”,成果转化见“行动”。二、成立一个“行知教育实验研究所”,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研究所所长,继续深化行知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统筹成果推广工作,为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和中国文化国际交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三、建设一个“行知教育实验展示中心”,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展示行知教育实验扎根乡村40年的历程,讲好行知教育故事,传播陶行知教育思想,成为特色鲜明的展示行知教育实验,促进区域乡村教育探索的教育阵地。四、遴选一批行知教育实验学校,从本月起我们将启动浦口区“行知教育实验示范校”遴选与挂牌工作,尽快形成一批推广示范典型,发挥示范校带动引领作用,激发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活力与动能,不断完善区域大情怀育人体系建设,全面促进浦口教育高质量发展。

问:南京一中这次获奖项目是关于学科育人、培养创新人才的,请朱校长跟大家谈一谈这方面的工作和推进情况。

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朱焱: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我的体会是:不仅是南京一中,其实南京的很多学校都越来越有这样的自觉和担当,这项工作也的确需要所有的学校群起呼应,找小切口、做微课题、见真行动,这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更需要静下心来真研究。就南京一中来说,我们的“院士1课堂”,让学生学习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是我们最重要的出发点,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个小课堂树立大抱负、大理想,不断根据国家的需求来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大家熟悉的“江苏少年工程院”,学校依托这个平台设立了多个教学活动项目。以受到普遍欢迎的“崇文少年科学行”为例,目前已有近百名中学生参与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所开展的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科技创新人才育人模式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国内多所顶尖名校、高新园区企业和省市教育管理部门以及教研教科部门的大力支持,不少以理工类见长的综合性高校与我们主动取得联系,共享师资、实验室、高新技术、研究资源,主动把各类省级的内涵项目放在一中,这让我们既感动,而且更有了继续深入研究的底气和信心。伴随着成果奖的落地,我们的名师队伍、青年教师队伍不断成长,国家级人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等不断涌现,边做事边成人,这也是国家教学成果奖非常重要的一个初衷。南京一中获奖只是个起步,我们的探索永不止境。

问:这次的教学成果奖中盲校的项目获得了二等奖,请问这个成果对于盲生接受教育、融入社会有什么帮助?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南京市盲人学校原校长唐云清:南京盲校始建于1927年,是中国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目前已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从幼儿园到本科的盲校全学段办学体系。在市教育局支持指导下,盲校牵头成立了南京和江苏省视障教育资源中心,服务江苏9个城市、130多所学校和110多个视障随班就读学生和家庭;成立了南京残障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合作办学;与省考试院成立了江苏省视障人员教育考试支持研究中心,保障盲生无障碍考试,建立了适合盲生的普特融合、特职融通的双元培养模式。盲校全学段一体化育人模式解决了原有的学段衔接困难和普特隔离问题,通过学前教育把康复训练提前了两年,通过义务教育推进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打通了盲生高中阶段的中职和普通高中双轨成长通道,通过本科教育提升了盲生的学历层次、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我们的盲生打破了原有的只能是从事保健按摩师的职业,而更多走向了盲康复师、治疗师、理疗师、调律师、意识、心理咨询师、教师等行业,实现了教育助残和教育惠民。南京盲校的全学段一体化育人模式创新了中国视障教育育人方式,为视障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创生了特殊教育的南京样本。今后我们将继续用教育的智慧和力量,帮助盲生克服障碍,发展天赋,把他们真正培养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让他们能和普通人一样享有人生出彩机会,享受人类应有的幸福。

实习生 兰丽娇 汪可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李海慧

上一篇 下一篇
x
相关阅读